top of page
Search
陳瑋祺醫師

黃芪與血壓(二)


血壓|中醫


話說上回談到黃芪降血壓,這次是要跟大家聊一下黃芪升血壓的事。


就如很多讀者的理解一樣,黃芪有補氣提氣的作用,會令氣血上升,但提升氣血並不等於升高血壓,而臨床上也不可以輕易的劃上等號。


黃芪在臨床上也有不少報道是指出其有升血壓的功效,但其作用機制仍然是尚不明確。目前的研究推測,黃芪升高血壓機制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搏出量,黃芪具有明確的強心作用,對收縮和舒張功能均有改善作用,而不增加心肌耗氣量,從而表現為心臟收縮幅度增大,心排出量增多,達到升高血壓的效果。而黃芪因劑量不同,效應亦不同。據報道,黃芪小劑量,即低於15g時,可升高血壓;而黃芪超過30g時,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然而這個在臨床報道上亦並非完全符合,如據武進市奔牛人民醫院凌東升醫師運用自擬黃芪升壓湯的報道,其每次運用黃芪的量約為50-100g,治療約1-2個療程(15-30日)後,有超過70%患者的血壓從低於90/60mmHg回復到正常範圍(120/80mmHg),且隨訪超過半年未有復發。臨床症狀有明顯改善的,亦約佔2成多。


各位讀者怕是又要迷糊了。之前說黃芪可降血壓,現在又說黃芪升血壓;剛才又說黃芪小劑量升血壓,但現在明明是大劑量運用時才升高血壓。而且上一篇文章運用黃芪時,明明也是運用60g黃芪,居然也會降血壓?


在這裡陳醫師不得不提及一個觀念:

中醫在對於疾病的治療時,時時談到一個詞語,叫做辨證論治。意思是根據患者的證候特徵,予以不同的治療方法,並非根據病去作治療的。


就例如我們最常見的感冒,在中醫的體系下簡單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氣虛感冒、陽虛感冒、陰虛感冒等等不同證型。在現代醫學的概念下,很多都是屬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都是以病毒性感染為主,只有很少部分是屬於細菌性感染。


而根據現代藥理的理論來說,大名鼎鼎的板藍根就具有顯著的抗病毒作用,所以在現代醫學的理論體系下,使用板藍根理應對於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產生治療效果。然而在臨床上,屬於寒性藥的板藍根在治療風寒感冒時,功效甚差,甚至會出現加強病情的情況,而使用發散風寒類的辛溫性質中藥時,則可以令症狀減輕/消失。這種根據不同的證候特點,在面對同一疾病(感冒)時,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寒性/熱性藥物),這就是中醫常說的辨證論治。


所以當我們再次回到黃芪升血壓的話題上時,聰明的讀者們可能理解到,雖然根據現代醫學的研究下可以得知黃芪對於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既可升高,亦可下降),但仍然對其作用機制不甚明確,在什麼時候可以運用黃芪升/降血壓,亦是未有明確使用範圍。而在中醫的角度來說,不管是屬於高/低血壓,只要患者是表現出氣虛或氣虛下陷的症狀時,使用黃芪時多可收效。


中西醫都是屬於醫學的一種,在治療上各有偏勝處。在運用中醫治療時,現代醫學的研究或指標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能全權採用,仍然需要根據傳統的辨證論治、中藥的四氣五味及功效去治療疾病,否則只會兩面不討好,既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狀,亦不能取得臨床指標上的療效。


使用中藥前請咨詢你的中醫師。


#血壓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