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楊嘉雯醫師

蕁麻疹的中醫治療


蕁麻疹|中醫


蕁麻疹,又稱風疹或俗稱風癩,中醫病名為癮疹,是十分常見的皮膚病,大概一至兩成人一生至少病發過一次。病發時皮膚會會長起大小不一紅紅的腫塊而且十分痕癢,甚至手指抓過的地方都會長出新的紅疹,但是發病的過程大都來去如風 - 一般紅疹都會在廿四小時內消退,而且不留痕跡。 有部份急性蕁麻疹的患者會甚至出現血管性水腫而引致眼腫,唇腫,氣管收窄,呼吸困難等,故此也有一定的危險性。


急性蕁麻疹通常病發數周後會痊愈,而慢性則是指症狀反覆維持六星期或以上。急性的蕁麻疹普遍有跡可尋,大部份是因為外在的刺激誘發如:藥物敏感、食物反應(如甲殻海鮮和堅果類食物屬高危)、蚊叮蟲咬或感染,但要留意的是有超過一半的病人是找不出原因的;不過由於症狀會在受到刺激後一至兩小時出現,所以誘發原較容易被發現,從而可以避免。


西醫治療蕁麻疹最有效治療方法是服用抗組織胺類藥物。而在中醫看來,蕁麻疹主要分為個證型:

風熱證。風熱證的風團鮮紅,灼熱劇癢,遇熱加重,或伴有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多見於急性。臨床上可用趙炳南的荊芥方, 荊芥方有荊芥,防風,僵蠶,蟬蛻,浮萍,薄荷,金銀花等等辛涼疏風等藥物。或可用消風散。消風散中有荊芥,防風,蟬蛻,火麻仁,苦參,蒼朮,知母,石膏等藥物。

風寒證。風寒證的風團多為白色,遇風寒加重,得暖則減,口不渴,多見於慢性。臨床上可用桂枝湯或麻黃桂枝各半湯加減。

血虛風燥證。此證風團反復發作,遷延月久,午後或夜間加劇。治法應養血祛風潤燥,可用當歸飲子加減,方中有四物湯,加黃芪,何首烏,荊芥防風等。正可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胃腸濕熱證。通常風團色紅成片,發疹的同時伴有脘腹痛,惡心嘔吐,大便秘結或腹瀉,用防風通聖散加減,有防風、荊芥、連翹、薄荷、白芍、白術、梔子、大黃、石膏、黃芩、桔梗、滑石、甘草。

肝鬱化火證。皮疹每遇情緒不舒時發作,色紅,發疹時伴有口苦、眼乾咽乾、胃口不佳、心煩不寧,如女性患者則容易出現經前或經行乳房脹痛,舌質紅,苔淡黃,脈弦數。可用丹梔逍遙散加減,丹皮、梔子、赤芍、柴胡、白芍、白術、茯苓、珍珠母等藥物。


除此之外,患者平日應記錄自己的飲食習慣,注意觀察過敏原,濕熱性質的水果例如榴蓮,芒果,菠蘿,荔枝龍眼等,鵝肉,牛肉,以及會令神經興奮的奶茶,咖啡,茶均應忌口。


除了戒口以外,還需注意︰

1. 避免接觸致敏的物質如花粉、動物皮毛、護膚品等。

2. 注意氣溫變化,自我調攝寒溫。雖然夏天氣候炎熱,但亦應隨身帶一件外套,當進入冷氣地方時,皮毛容易受寒吹風,不要等到起雞皮疙瘩才保暖。

3. 加強身體鍛鍊,適量的運動可促進氣血運行,身體健康,才能抵禦風寒侵襲。

4. 避免長時間日光照射

5. 恆常保持心境開朗,使情志舒暢,肝氣順達。


#蕁麻疹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