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蔡景潤醫師

腕踝針法的應用與適應症



腕踝針法|中醫


腕踝針法是一種獨特的針刺技術,通過在腕部和踝部的特定進針點,以毫針進行皮下淺刺,來治療各種疾病。腕踝針法具有極高的安全性,進針點遠離人體的主要臟器,進針時不易損傷重要組織。此外,腕踝針法的針感輕微,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不會感到明顯的酸、麻、脹、痛,這使得該方法易於被患者接受。該療法由中國著名針灸學者張心曙教授所創,發展至今已顯著應用於多種病症,尤其是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治療。

 

腕踝針的操作相對簡單,主要包括查區、選點和針刺三個步驟。具體操作如下:

1. 查區:根據病症的表現部位,確定其所在的經絡縱區。以前後中線為界將人體分為六個縱區,用數字1-6編號,例如,1區位於前中線兩側,2區位於身體前面兩旁,依此類推。

另以橫膈為界,分為上1-6區及下1-6區。

2. 選點:根據病症所在的區域,確定腕部/踝部針刺點。

腕部進針點位於腕橫紋上二橫指水平線上:

上1—小指側的尺骨緣與尺側腕屈肌腱間的凹陷處

上2—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中間

上3—橈骨緣和橈動脈之中間

上4—拇指側的橈骨內外兩緣中間

上5—腕背中央,橈骨和尺骨中間

上6—距小指側的尺骨緣1cm

踝部進針點位於內、外踝上三橫指水平線上:

下1—靠跟腱內緣

下2—內側面中央,靠脛骨內緣

下3—距脛骨前脊向內側1cm

下4—脛骨前脊與腓骨前緣中間

下5—外側面中央,靠腓骨後緣

下6—靠跟腱外緣

 

3. 針刺技術:針刺時,針尖與皮膚表面呈30度角,進針後將針體貼近皮膚表面,沿肢體縱軸進行淺刺。進針過程中,如出現酸、麻、脹、痛等不適,應立即調整針刺深度,避免過深刺激。針刺方向:即“趨向病所”朝向症狀端。

 

腕踝針的適應症

1. 疼痛性疾病

針對各種疼痛性疾病,腕踝針法具有顯著療效,包括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關節痛、腰腿痛、痛經等。根據不同的疼痛部位,選擇相應的進針點進行治療。例如,前額部頭痛可選取上1點,後頭痛可選取上6點;腰腿痛可選取下5、下6點。

 

 2. 功能性障礙

腕踝針對於一些肢體功能性障礙、運動障礙以及感覺障礙也有一定療效。針對中風偏癱、肢體麻木、肢體震顫等,通過選取相應的進針點,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恢復。例如,上肢功能障礙可選取上5點,下肢功能障礙可選取下4點。

 

3. 內科疾病

腕踝針還適用於治療一些內科病症,如高血壓、哮喘、失眠、胃痛、尿頻等。這類病症治療時,根據病症的具體表現,選擇相應的進針點。例如,哮喘可選取上2點,胃痛則可選取下1點。


4. 精神及神經系統疾病

腕踝針法在某些精神性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上也有一定效果,如失眠、抑鬱症、焦慮症等。針對這些病症,可以選擇上1點進行針刺,具有較好的助眠效果。.


#腕踝針法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