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中醫
陳先生,40歲。
初診:2024年4月1日。
初診
主訴:胸悶3月餘。
現病史:患者胸悶憋氣,噯氣,心慌,咽癢咳嗽。偶反酸,納差不欲食,口乾口苦口酸。大便不暢。入睡困難,易醒夢多。疲倦乏力,汗多。 舌質淡紅,邊尖紅,苔白。脈浮弦。
中醫診斷:鬱證(肝鬱脾虛)。
處方疏肝理氣藥的中藥7劑,配合針灸治療,解鬱安神。
囑其學會放鬆,要把心中的鬱悶宣洩出來。 做有氧運動,聽聽舒緩的音樂,平時喝點薄荷茶、大麥茶、玫瑰花茶等。
二診
服藥后諸症緩解,胸悶情況都有所減輕。繼續中藥及針灸治療。
三診
服藥後大便,睡眠等均明顯善,胸悶情況消失。
診療心得
這病人的整個病情和治療過程算是比較曲折,從疾病初起發作較輕,到後來症狀越發加劇,甚至影響到了工作和生活。
病人曾去醫院進行各種檢查,報告都未見異,在西醫的系統裡達不到用藥標準,所以西醫最後處方維他命及放鬆神經藥。但服用後未效,故轉診中醫,但就診多個中醫都未見好轉。
其實這個病人並不是患上嚴重大病,噯氣納差、大便不暢、睡眠差均是都市人很常見的不適。除了心胸憋悶這一個症狀,稍顯特殊。難點是,症狀越多,醫師抓主証的難度就越大,病機就越難判斷。根據之前的處方,前醫可能認為病人肝鬱脾虛,痰瘀互結,亦有認為是腸胃濕熱,在病機的判斷上,多位醫師都有大致共識,但並不是完全一樣。 即使病機判斷一模一樣,然而,醫生師用藥卻截,也造成了療效的極大差別。 中醫更多的是在細微處理上的區別,辨證的細節和藥物的搭配選擇上都是有變化的,這就是中醫的精髓。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ình lu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