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周圍炎|中醫
患者,女性,74歲。
2023年2月1日第一診:右肩痹痛1周,後屈困難,伴口渴,餘皆可。診得雙脈浮弦細滑,雙尺不足,左關亦不足,舌淡紅見朱點,苔白。診斷應為痹病(肩關節周圍炎),證型屬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乘虛痹阻經絡,氣血不暢,不通則痛。治應先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經。自擬方:羌活2g、防風1g、桂枝1g、桑枝2g、薑黃1g、威靈仙1.5g、葛根2g、赤芍1g、當歸3g、補骨脂1g、蒼術2.5g、痛症方4g、五藤飲8g。三劑。
2月4日第二診:右肩痹痛大減,活動已較前舒暢。右脈弦細滑,左脈略浮弦,雙尺不足,舌同前。此風邪已減,乘勝追擊,按上方祛五藤飲,加獨活1g、雞血藤2g、伸筋草1.5g、桑寄生1g、續斷2g。三劑。
2月11日第三診:右肩痹痛已輕微,後屈稍阻滯感,餘可。雙脈弦細滑,尺不足,舌淡紅,苔薄白。風寒濕邪已輕,續前方加重補肝腎強筋骨藥味之量,三劑作鞏固。
按: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應屬於中醫之痹病範疇。本病的形成,多因年老體虛,氣血不足,筋失濡養;或因汗出當風,睡臥露肩,感受風寒濕邪,經脈拘急;慢性勞損或外來暴力所致的急性損傷(氣血瘀滯),未作徹底治療等因素。其病理改變為肩關節周圍筋肉組織的退行性病變表現力、痙攣、攣縮、粘連、腱鞘腫脹、肥厚活肌腱與關節囊緊密結合,限制了肩關節的正常功能活動。後期可出現肩部肌肉萎縮和肩關節嚴重粘連,其運動由肩胛骨所代替。
該病例初起1周,發於天氣寒冷之時,其脈浮弦細滑,尺不足,舌苔白,可知其為素體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襲人體,痹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病。正如《素問·痹論》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病為新發,前期先治風寒濕邪,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經,以治其標實,後期則需顧其肝腎,以強筋骨,防邪氣再犯。肩周炎常以針灸、推拿、敷貼等外治方法治療,療效也是明確,然而只採用中藥內服治療則較少。是次案例也是提示當遇上懼怕針刺,或是當外治未見顯效時,可以轉用或配合中藥內服的方法以提高療效。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