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朱衍鋒醫師

從脾胃論治耳鳴病案一則




耳鳴|中醫


中醫治療耳鳴,大部分情況都會先考慮由於腎虛導致,很多保健品亦標榜補腎以治療耳鳴。少數情況下,突發耳鳴可歸咎於肝火,例如情緒受刺激。不過,如果長期服用補腎藥物仍耳鳴情況沒有改善,就需要考慮是否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以下就分享一個耳鳴病案。

 

男,60歲,耳鳴十餘年,加重1月,右甚,如蟬鳴,擾眠,納可,大便黏溏,畏寒,手心腳心多汗,身重。舌邊紅,齒痕,苔薄白,脈滑。

 

病機分析:手心腳心多汗、身重、脈滑為濕;大便黏溏、畏寒、舌有齒痕為脾陽不足。十二經脈清陽之氣,皆上走頭面而充空竅,若飲食不節,憂思勞傷,則脾胃之陽受損,化源不足,空竅失養,則成耳鳴。

 

診斷為耳鳴病,清氣不升證。

 

治法為補氣升提。處方:黨參、黃耆、葛根、白芍、石菖蒲、柴胡、丹參、益母草、五味子、磁石、地黃。

 

本方為李東垣的益氣聰明湯加減。方中黨參、黃耆甘溫以補脾胃之氣為君;葛根、升麻升發清陽,鼓舞胃氣,上充頭目為臣;白芍歛陰和血。患者舌邊紅,故用柴胡易升麻,有升提作用之餘亦能清肝鬱熱。清氣升,則能耳目聰明。

 

五味子、磁石、地黃則是參考另一條治療耳鳴的名方-耳聾左慈丸。因本患者年過六旬,而耳鳴十餘年,聲如蟬鳴,當有腎虛之象,故用這三味藥益腎填精。最後加石菖蒲、丹參、益母草,能祛濕化瘀通耳竅,使全方補而不滯。

 

服藥一次,便覺精神改善,身重多汗亦有減少,後續藥方稍作加減調理一月餘,耳嗚程度減輕,不再影響睡眠,其餘諸症均有減少。


#耳鳴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