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絡放血療法
- 黃育顏醫師
- Feb 27
- 2 min read

刺絡放血|中醫
中醫的刺絡放血療法可見於古書《黃帝內經》中的記載,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 中醫認為「久病必有瘀」,「瘀則不通,不通則痛。」。而刺絡放血療法,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在特定的位置上扎針放血,達到疏通經脈、促進氣血暢通、排除外邪的效果。
進行放血時,臨床上大多使用注射針頭或採血針刺破特定的部位, 如瘀血腫脹處, 瘀絡, 痛點等或特定穴位,按情況放出適量的血液,有時候會配合拔罐吸出血液,以排除「離經之血」。刺絡放血療法主要適用於一些熱證、血瘀證、痛症、皮膚病(如: 痤瘡、牛皮癬)、中風症等, 不能一一盡錄, 以下舉例說明:
高血壓危象與中暑急救: 在突發性血壓飆升(收縮壓>180mmHg)或熱射病(中暑)時,耳尖、指尖放血可快速降低顱內壓。北京中醫醫院急診科研究顯示,耳尖放血5分鐘內可使收縮壓平均下降20-30mmHg。臨床操作常配合十宣穴點刺。
急性咽喉腫痛: 少商穴與商陽穴放血,這些穴位屬於肺經,有散邪泄熱之功, 對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會厭炎有顯著消炎效果。
痛症: 跌仆損傷、腰痛、坐骨神經痛、網球肘、足底筋膜炎等痛症, 可在瘀血腫脹處, 瘀絡, 痛點位置上點刺,再拔罐,有祛瘀生新,疏通經絡之效。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在皰疹結痂後,於病灶周圍「圍刺」放血,配合拔罐吸出組織液, 使邪有出路。
偏頭痛急性發作: 太陽穴與率谷穴或耳尖點刺放血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減少症,長期服用抗凝血劑的的患者以及暈針者,血管瘤患者,不宜放血。
2.糖尿病患者因為傷口較不易癒合,應謹慎接受放血。
3.皮膚感染、潰瘍的人,則不宜在感染部位的周圍進行放血。
4.貧血、低血壓、孕期和過飢過飽、過度疲勞者,不宜使用本療法。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放血能夠快速解除一些疼痛不適的症狀,不過治病應求因, 從整體出發, 建議諮詢中醫師的意見,以獲得完善的治療方案。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