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陳婷欣醫師

中醫淺談「秋燥」




養生|中醫


天氣乾燥的氣候令人容易出現皮膚乾癢、流鼻血、乾咳不適等症狀,反映外界大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人立足於大自然中生活,當環境變化超出身體適應能力,就會出現症狀。五行角度中,秋天屬金,五臟中與肺臟對應。


肺臟嬌嫩,喜濡潤而惡乾燥,故當天氣乾燥,燥邪出現,肺臟首衝其害。肺主皮毛,肺與體表皮膚有關;肺氣通於鼻,主氣,肺呼吸。燥邪耗損人體津液,令肺臟的津液不足,出現乾咳、喉癢、咽中黏痰感、皮膚乾燥、音啞,舌紅少苔等症狀。此外,燥邪亦可因應天氣及個人體質,而細分為涼燥及溫燥,涼燥燥而偏寒,溫燥燥而偏熱,表現症狀略有不同。


中醫角度中,秋燥時分可相應進食滋陰潤肺的食物,例如蜜棗、蘋果、羅漢果、雪耳、雪梨、杏仁、百合、蜂蜜等,同時減少煎炸、燒烤、辛辣等食物,亦減少進行大汗出的運動、捐血、捱夜等耗傷陰血津液的活動。以下為滋陰潤肺湯水食療,以減輕皮膚乾燥、乾咳、咽乾等症狀。


[沙參麥冬瘦肉湯]

材料:沙參、麥冬、玉竹各15克、淮山、扁豆各30克、乾百合30克、南北杏、枸子各10克、瘦肉半斤

做法: 先洗淨藥材及泡水10分鐘,瘦肉切塊汆水,6碗清水大火煮開藥轉小火煮1.5小時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