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王明偉醫師

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特色



類風濕關節炎|中醫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異常而引起的慢性關節炎,是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破壞自身關節,引致關節組織出現炎性反應,繼而侵蝕關節,甚至發展成關節變形。而本病若得不到適當的治療,病者不單要承受關節腫脹疼痛,如果關節變形甚至會影響活動能力,更甚會引起殘障。此外,如果病情惡化更會引起其他器官的損害,例如腎小球腎炎、系統性血管炎或肺纖維化等等,因此患者不可不察!

 

中醫學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歸屬於痹証的範疇。(臨床上,中醫的痹証其實還包括現代醫學的其他肢體關節痛症,如痛風病、風濕性關節炎或退化性關節炎。)「痹」,是指閉阻不通之意,當中的不通,是指氣血阻滯,此是因為風、寒、濕和熱四種外邪侵襲人體四肢,阻滯經絡,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筋骨、肌肉、關節的痠痛、紅腫、麻痹、活動受阻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等的臨床表現的病證。

 

如前所述,臨床上中醫對本病的辨証論治主要是根據風、寒、濕和熱四種外邪以分類的。首先,如果受風邪侵襲為主,中醫稱之為行痹,由於風性善行,因此痛處遊走不定,因而稱之為行痹。而風性上行,因此多侵犯人體上肢為主,以肩頸關節為多見。臨床上行痹的治則以袪風除痹止痛為主。另外,寒邪勝者則稱為痛痹,而寒邪主收引和凝滯,而經絡氣血不通則會而引起劇烈的疼痛,因此病人主要感覺到肢體繃緊,活動不利,而且遇寒痛增,遇熱痛緩。而痛痹的治則以祛寒止痛為主,並輔以溫陽通絡。再者,若以濕邪侵犯人體則為著痹。病人以肢體重著為主,而濕性重墜,濕邪以下行為多,因此多以腰腿痛痹為主,而且遇陰雨天加重,病人多兼見倦怠乏力。而著痹的臨床治以除濕通絡,並加以健脾化濕。最後,若以熱邪為主,中醫稱為熱痹,此証多見於關節炎的發作期,主要是關節紅腫熱痛,或並見煩悶、發熱、口渴等。而臨床上多治以清熱除痹止痛為主。

 

雖然本病可以根據邪氣的性質制定治方治則,但事實上,臨床多見不同証型夾雜,而且虛實並見,因此治療上雖由中醫師作專業的判斷方可。


#類風濕關節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