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中醫
面癱可分為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中樞性面癱是腦血管出問題時出現的面癱,而周圍性面癱是面神經受損而導致的病症,西醫稱為貝爾氏麻痹,以下主要談論周圍性面癱的中醫治療方法。
周圍性面癱是以面神經受損導致面部表情肌群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一種常見病,以一側面部麻木、癱瘓、口眼向健側歪斜為主要臨床症狀,患者不能完成皺額、抬眉、露齒、鼓腮等動作,患側眼瞼不能完全閉合,引致眼水外流,說話漏風,嘴角流涎,漱口漏水,患側額紋、鼻唇溝消失或變淺。本病多因面部受寒,如對窗迎風睡眠,冷氣過強、一側面部吹風扇過久,或患者發病前有感冒病史,病毒或細菌入侵導致面部神經受損。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正氣不足,脈絡空虛,風寒之邪侵襲經脈,以致氣血阻滯,使面部經脈失於濡養,肌肉遲緩不收而成面癱。
面癱治療的成效與接受治療的時間關係密切,早期治療時接受中醫治療可加速面癱的復元及減少後遺症。面癱多以中西醫結合治療,除了服用西藥,接受針灸及中藥亦是常見的面癱治療方法。
針灸多選用患側面部穴位,如絲竹空、攢竹、魚腰、太陽、陽白、四白、巨髎、地倉、頰車等,配以翳風、風池、合谷,配合脈衝電流更可刺激各組肌肉、神經,加強療效。急性期應適當進行每周3至5次的針灸治療,恢復期及後遺症期宜進行每周2至3次的針灸治療。
治療急性面癱多選用袪風通絡的中藥,如桂枝湯、川芎、防風、葛根、羌活,配以牽正散(白附子、白僵蠶、全蝎)袪風止痙,黃芪益氣扶正,當歸養血活血。
日常護理方面,患者應戒冷飲,忌生冷及寒涼食物,注意保暖,特別避免面部受風寒,外出時應戴口罩,注意休息,切勿過勞。每天按摩面部肌肉及反覆進行皺額、抬眉、露齒、鼓腮、微笑等動作以訓練肌肉,以及用暖包熱敷面部 。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