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黃頴芝醫師

中醫治療不孕(二)




不孕|中醫


中醫治療不孕症上多中西結合,如結合性激素檢查及婦科檢查,以提高療效及診斷準確性。除上篇提及的辨證及病結合外,調整「腎-天癸-沖任-胞宮軸」亦為治療要點。中醫强調「種子必先調經」,月經不調顯示「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出現紊亂,經亂則難受孕。 故治療不孕前需先調整好月經周期及患者體質,以便能改善盆腔情況及增加受孕的成功率。  

 

正常月經來潮著重肝脾腎三臟及沖任的協調,所以治療上需著重調補脾腎及疏肝。 首先,「調經之本在腎」,腎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而主生殖發育。 腎氣盛則天癸至,而天癸能促進性腺發育成熟及卵子成長發育,天癸至才令沖任相資及充實,血海滿溢於胞宮而化為經血。 故此,腎為生殖的主宰,與月經來潮及受孕都關係密切。


脾胃為後天之本,運化水谷以滋養五臟六腑。 沖脈亦受後天水谷精微供養,任通沖盛才可將氣血注入子宮。 而脾亦可運化水濕,脾失健運則水濕敷失常而痰濕內生,繼而閉阻子宮及經脈,故月經難以來潮及受孕困難。 因此,調補脾胃及注重後天亦為治療重點,胞宮得養才能有正常月經來潮及為孕育形成適合環境。 肝則主疏泄,肝氣條達而疏泄功能正常,則血行順暢而血海可按時滿盈而下。 肝氣鬱結則血液運行受阻而形成血瘀,津液代謝失常則留爲痰濕,痰瘀滯留胞宮則影響受孕,故治療上亦需疏肝行氣。另外,有求嗣要求的患者多見精神緊張及壓力過大,尤見於需進行IVF—ET的病人,故醫者除用藥上需加強疏肝養肝外,亦需針對患者的情緒疏導,並積極及詳細向患者分析病情以解除其疑慮及不安。

 

另外,顧護真陰亦為治療不孕症及月經病的重點。月經來潮以精血為基礎物質,而受精卵及胎兒亦需氣血調養才能成長。而且香港氣候濕熱,本就易耗氣傷陰,婦人因經產所傷則更易見陰血不足,故治療上需顧護真陰及固本培元。

 

而且,中醫藥治療亦可提高IVF-ET的成功率及於後期作安胎之用。 在進行IVF前,中醫藥調理可改善患者體質,以提高卵子及精子質量、改善盆腔環境;在促排卵時可調補氣血及溫腎填精,以提高卵巢功能;在進行胚胎移植後,中醫藥調理可幫助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以提高胚胎著床的成功率;在確定妊娠後,中醫藥可作孕後安胎,調補脾腎以鞏固胎元及預防流產,並按實際情況再加減治療。中醫治療重在整體觀,亦有個人化辨證及治療,故能針對病人發病的機理而提升療效。


#不孕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