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李孔熙醫師

秋冬養生


養生|中醫


近日天氣開始轉變﹐天氣不單變冷﹐亦變得乾燥。這個時候皮膚乾燥就成為大家注重的問題﹐究竟中醫如何看待和調理皮膚乾燥呢?


1. 見微知著﹐防患未然

中醫提倡“治未病”﹐即重視預防﹐力求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層次。在進入秋冬後出現皮膚輕度乾燥時﹐就應該注意皮膚的基礎保濕﹐適當選用潤膚霜﹑潤唇膏﹐緩解因水分丟失導致的皮膚﹑口唇乾燥﹐保持皮膚屏障功能的正常發揮。如果出現皮膚異常乾燥﹐一定不能忽視內在隱匿性疾病的發生﹐如糖尿病﹑貧血等﹐需要儘早發現並治療﹐此外各類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也需要及時的治療以免延誤。


2. 對證施治﹐調理有度

中醫臨床上將病理性皮膚燥症分為風熱肺燥﹑濕熱中阻﹑陰虛津虧﹑氣陰兩虛等證型﹐冬季單純性的皮膚乾燥多因陰虛津虧為主。應採用滋補肝腎﹑養陰生津﹑益氣健脾等治法﹐達到防治皮膚乾燥。老年人可適當服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肝腎之陰;脾虛體弱的女性可服用歸脾丸或參苓白術散﹐健脾益氣以助後天脾胃生化氣血津液之源;因飲食肥甘辛辣之品導致濕熱中阻的男性可佐服龍膽瀉肝丸或三仁湯﹐以除中焦濕熱以利氣血津液疏布。


3. 飲食規律﹐藥食同源

秋冬燥邪較甚﹐飲食不宜溫燥﹐忌辛辣酒食﹐建議多吃清潤﹐滋補的食品﹐水果蔬菜﹐如梨﹑銀耳﹑薺菜﹑蓮藕﹑木耳﹑莧菜﹑胡蘿蔔﹑紅薯等。老年人肝腎不足﹑陰血虧虛宜“滋肝腎之陰,潤肺胃之燥”﹐可多食芝麻﹑核桃﹑蜂蜜﹑杏仁﹑甘蔗等食物。秋冬防治皮膚乾燥的藥粥或藥膳﹐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4. 適量運動﹐起居有常

《黃帝內經》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這對指導秋冬皮膚乾燥的生活調理有重大的意義﹐從起居上講一定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秋冬應顧護脾胃﹐調養營陰﹐起居規律﹐不妄作勞﹐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適量運動﹐可選擇散步或慢跑等﹐使皮膚微微汗出為度。選擇棉質內衣﹐不宜頻繁洗浴﹐忌熱水燙洗。心理上面要舒緩不良情緒﹐不宜急躁動怒﹐保持平和心態。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