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
- 林柏延醫師
- Feb 27
- 2 min read

養生|中醫
中醫養生遵循四時制宜的原則,就是按照時令、節氣的陰陽變化規律,運用相應的養生手段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這種“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春三月,從立春到立夏前,為一年四季之首,乃萬象更新之始,天氣由寒轉暖,是陽氣升發的季節。所以,春季養生在起居、情志、飲食、運動鍛煉諸方面,都必須順應春天陽氣升發,萬物萌發向上的特點,以保持內環境的相對平衡。
一、起居調養
春季陽氣始升,氣候變化較大,極易出現乍寒乍暖的情況,加之人體肌表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於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此時不宜過早脫去棉衣,特別是年老體弱者,減脫冬裝尤應審慎,不可驟減。否則,過早脫去棉衣極易受寒,易患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患。因此春季需注意保暖禦寒,做到隨氣溫變化而增減衣服,使身體適應春天氣候變化的規律。
二、情志調節
春屬木,與肝相應。肝主疏泄,在志為怒,惡抑鬱而喜調達。故春季養生,在情志方面,切勿暴怒,更忌精神憂鬱,要加強精神修養,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任何事情,做到心胸開闊,樂觀豁達,精神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春天,踏青問柳,登山賞花,臨溪戲水,行歌舞風,陶治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春季的大自然相適應,充滿勃勃生機,以利春陽之升發。
三、飲食調養
肝旺於春,與春陽升發之氣相應,喜條達疏泄;肝木太過則克伐脾土,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升發和肝氣的疏泄;而甘味補脾培中,故春季宜食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一般而言,為適應春天陽氣升發和肝之疏泄的需要,春季在飲食上應遵循上述原則,適當食用辛溫升散或辛甘發散類食物,如麥、棗、蔥、花生、香菜等。但也不能矯枉過正,過用辛辣和發散,可使腠理開泄過度,給病邪打開方便之門,
四、運動鍛煉
為了適應春天陽氣升發的需要,可結合自己的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玩球、跑步、打拳、做操等,形式不拘,靈活掌握。運動鍛煉最好到空氣清新的地方,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處進行。
五、防病保健
初春,由寒轉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致病的微生物細菌、病毒等也隨之生長繁殖。因而風溫、春溫、溫毒、瘟疫等,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猩紅熱等傳染病多有發生。預防措施,一是講衛生,除害蟲,消滅傳染源。二是多開窗戶,使室內空氣流通。三是加強保健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每天選足三里、風池、迎香等穴做保健按摩兩次,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此外,注意外出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應戴口罩,減低感染風險。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