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方樹堅醫師

6個中醫冬季保健養生妙招




養生|中醫


冬季寒冷濕寒之氣易侵襲人體,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各種疾病。遵循以下六項易學易行的養生法則,能有效增強我們的身體抵抗力,減少冬季疾病的發生,使我們全家老幼皆受益。


艾灸: 艾灸是中醫外治法之一,運用艾條對身體某些特定穴位施灸,可達到和氣血、養護臟腑、提升免疫力的效果。常用的穴位包括關元穴、足三里穴等,艾灸三陰交穴可溫經散寒,適合女性。每次灸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20分鐘,一次選擇一個穴位進行艾灸,第二天再換另一個穴位。施灸前後需飲用溫水,但不宜在飯後、運動大汗後或洗澡後立即進行艾灸。進行家居艾灸時,需注意良好的通風環境,同時注意防火安全。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醫常用的一種自我保健方法,通過按摩穴位可以疏通氣血、調理臟腑,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對於失眠患者,可選擇內關穴及神門穴進行按摩,以養心安神;對於過節食滯患者,可選擇足三里穴及中脘穴進行按摩,以幫助消化;對於膝蓋時常不溫患者,可選擇梁丘穴及血海穴進行按摩,以疏通經絡。建議每天揉按15分鐘,長期會有不錯的保健效果。


中藥足浴:中藥足浴是一種強身健體的方法,但對於患有下肢血管疾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足部皮膚損害等人群不宜進行足浴,年長人士亦應避免過熱的水溫和過長的浸泡時間。在泡腳水中可以添加相應的中藥,如生薑、艾葉等,有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養心安神的作用。建議每晚臨睡前進行泡腳,每次泡腳10-15分鐘,水位浸過三陰交穴為佳。


保持樂觀:冬季天氣多霧陰濕,容易對人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如失望、悲觀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若不能充分疏泄,將對身心健康帶來危害。建議冬季時節,要節制喜悅情緒,適度抑制憤怒情緒,並多參與有益身心的康體活動,如適量運動、與親友交流、培養興趣愛好等,以維持樂觀愉悅的心情。


動靜結合:冬季鍛鍊在養生中非常重要,尤其對於易患手腳冰冷等虛寒症狀的人而言,運動可以溫通經絡,培養正氣。建議可以選擇八段錦、易筋經、五禽戲、太極拳等老少咸宜的導引運動。在進行鍛鍊時,同時要注意吐納和身心放鬆,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需要提醒的是,鍛鍊時應適度,避免過度疲勞或受傷。


藥食同源:冬季的飲食應遵循中醫的「秋冬養陰」和「無擾乎陽」的原則。不宜食用生冷和燥熱的食品,而應適量食用具有滋陰潛陽、較溫補的食物,例如可以選擇羊肉、雞肉、腰果、栗子、核桃等食物。此外,多食用一些黑色食品也有助於補養腎氣,例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冬季進食時應避免過飽和過量,以免影響脾胃功能。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