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婦科周期療法|中醫
1.月經週期及週期療法是什麼?
a. 從陰陽學說而言,月經週期是一個陰陽消長的過程,月經週期就是受這種消長轉化的節律所支配:月經週期的開始,就是陰長的開始,陰長半月而達重陰,重陰必陽,陽開始長,陽長半月而達重陽,重陽必陰。
i. 月經期: 屬火(离)。重陽轉陰,陽氣推動,陰血下泄,胞宮瀉而不藏,血室正開,以瀉為用,氣血均以下行為順。為了下一個周期的〝藏〞作準備。
ii. 經後期: 經期陰血下泄,經後胞宮,胞脈相對空虛,陰血亦相對不足。此期血室已閉,胞宮藏而不瀉,蓄養陰精,陽氣潛藏,為少陰之期。
iii. 絪縕期(經間期): 屬水(坎)。經後期的蓄養,使陰精逐漸充沛,沖任氣血旺盛,重陰轉陽,陰精化生陽氣,出現〝絪縕的侯〞。此為樂育之時,又稱〝真機期〞。
iv. 經前期: 經間期由陰轉陽,為少陽之期,陽氣生發,肝氣偏旺。此期,陽氣漸長,逐漸達到〝重陽〞的狀態。
b. 週期療法便是以腎的陰陽轉化為中心,沖盛、任通、督溫、帶束變化為特徵,胞宮的氣血藏瀉為特點,將月經週期分為四期,運用藏、至、溫、瀉四法調理,來恢復正常的月經週期及治療月經相關疾病的方法。
2.月經週期療法的臨床應用
月經週期療法在婦科臨床中的運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i. 依據月經週期的階段性規律特點,以調整月經週期,主要用於崩漏、閉經、不孕等。以月經週期所處的不同階段,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行經期, 依據各期的生理特點、病理特點,給予不同的治療。
ii. 抓住疾病發病之週期規律,適時用藥,選擇用藥最佳治療時機。如氣滯血瘀型痛經、經前乳脹、經行頭痛諸証,可在出現症狀或行經先兆時開始服藥,服至經血來潮。
iii. 掌握疾病在月經週期中的証候轉變,以週期治療。即根據疾病在月經週期階段上表現的不同,特別是虛實的變化而採用週期療法,如治療慢性盆腔炎時,可依據其「體虛邪實」的病變特點,採用週期用藥:月經後期著重補虛,治其本。在月經中期至月經來潮,以活血理氣、解毒散結法攻其邪實,治其標。
3.月經週期療法的應用
i. 行經期:
生理特點:重陽必陰,由陽轉陰,稱為轉化期,氣血活動,推動月經來潮。
病理特點:
1.經行不暢,血瘀為患。
2.經行太過,必耗其正。
3.經行不足,血海空虛。
治法:活血調經
方劑:生化湯、當歸散…等。
經來不暢首重理氣行滯和活血化瘀藥的加減,並加入助陽藥及利濕化濁之品,如蒼朮、丹皮、香附等
ii. 經後卵泡期:
生理特點:指行經結束,至經間排卵期的一段時間,又稱為經後排卵期。陰長陽消的變化,陰長為子宮血海奠定陰血的基礎,推動月經周期的演變。《經脈諸臟病因》:「女人以血為主,血旺則經調而子嗣,…故治婦人之病當以經血為先」。
病理特點:陰血不足。
治法:滋陰養血,補養腎陰,稍佐助陽。
方劑:四物湯、八珍湯、歸脾湯等。
iii. 經間排卵期:
生理特點:重陰必陽,由陰轉陽,稱為轉化期,氣血活動較劇烈,排出精卵,臨床可見帶下色白,質稀轉稠黏呈拉絲狀,古人稱錦絲帶下。袁了凡《女科準繩》:「天地生物,必有氤氳之時,萬物化生,必有樂育之時…凡婦人一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候,…此的候也,乃生化之真機,順而施之則成胎。」《古今醫鑒、求嗣門》:「人欲求嗣,…經脉既調,庶不失其候也。」
病理特點:重陰失常
治法:活血通絡,促進排卵
方劑:補腎促排卵湯等。
iv. 經前黃體期:
生理特點:陽長陰消,消中有長,陽長較快,重陽較長的時期。溫暖子宮,促進孕育;推動行經前的準備。
病理特點:陽長失常,BBT高溫相失常:緩慢上升、上升不足高溫相偏短、緩慢下降。
治法:助陽理氣。
方劑:溫經湯、毓麟珠等。
總結,中醫婦科周期療法建立於陰陽理論及辨證論治的理論之上,透過處理女姓月經的四個時段的陰陽失衡,來重建正常的月經周期及治療月經相關疾病。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