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月經周期的不同生理特性以調經
不少女性有月經不調的問題,而月經的調理往往不是幾服中藥就能完成,嚴重者需要對整個周期進行調整,而月經分為不同時期,每個時期的生理特性都會有所不同,用藥方向也會有所改變。 月經的產生,是女子發育到成熟的年齡階段後,臟腑、天癸、氣血、經絡協調作用於胞宮的生理現象。月經具有周期性、節律性,是女性生殖生理過程中腎陰陽消長、轉化,氣血盈虧的規律性演變的體現。月經按照階段的不同分為行經期、經後期、經間期、經前期四個不同時期的生理節律變化,形成月經周期,一般以28+ -7天為一個月經周期。月經病治療臨證時除了以四診收集的臨床表現為依據,運用四診八綱辨臟腑、氣血、經絡的寒熱虛實治療,還要根據月經週期不同階段的陰陽轉化和氣血盈虧的變化規律進行綜合分析。 中醫婦科認為婦人所以月經來潮是因為血海由滿而溢,血室正開,子宮瀉而不藏,所以經血下瀉,行經期經血以下行為暢為順,氣血運行以"通調"為要,排出應瀉之經血,使重陽的極限狀態隨經血下瀉,達到新的相對性平衡。故行經期(行經第1-5日)治法應通調月經,治標兼治本,緩解臨床症狀。 經後期(周期第6-13日)時,子宮、胞脈相對空虛,陰血不足,血室已閉,子宮藏而不瀉,陰精漸長,但此時不可濫補,應補腎健脾,調養氣血。細分者亦可將經後期分為3個期,分別為經後初期、經後中期、經後末期,由於陰陽運動狀態各有所不同,所以治療側重點亦有不同,分別重點在滋養陰血、補虛固本,滋養卵子、促進卵子發育、涵養血海,以及滋陰助陽,陰陽並重。 經間期(周期第14-15日)重陰必陽,腎之陽氣鼓動下,陰陽轉化,陰精化生陽氣,出現氤氳之侯,結果是排卵,治法為重陰轉陽、促進排卵。 經前期(周期第16-30日)時,陽氣漸長,達到"重陽"狀態,陰精與陽氣皆充盛,子宮、胞脈氣血滿盈,故宜疏肝理氣,調血活血,不可濫補。細分亦可分為經前前半期和經前後半期。治療分別在於前半期重在補腎助陽,包括陰中求陽、血中補陽、氣中扶陽,後半期重在標本兼治,助陽的前提下兼用理氣。 根據月經周期不同生理特點用藥就是中醫的調周法,可以用此法來調理月經和各種的婦科病如不孕、多囊卵巢綜合症等香港女性常見病。 # 調經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