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
足跟痛 |中醫 臨床上出現的足跟痛種類各異,適當的治療手段是治癒足跟痛的重點。下面我將講述幾種香港臨床上最常見的足跟痛病種。 最常見的足跟痛是足底筋膜炎繼發的足跟痛,患者一般有長時間步行或站立的病史,臨床上常見於長跑或遠足登山後的偶發情況。患者於足底跟骨正前方會有明 顯壓痛,足跟着地時疼痛加重,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局部針灸。足跟前方大力按壓或可觸及結節狀物,針灸時取一寸或寸半毫針直刺即可。 但此治療手段對施術者的手法有一定要求,因為足底神經密集,對比起其他部位的針灸,病人被施針時會有明顯痛楚。若一不小心針灸時穿透力不足,針尖未直 接破皮,將十分受罪。對於特別敏感的病人,可考慮使用管針協助進針。一般在針灸前,我都會對病人詳細說明足底入針較為疼痛,疼痛程度幾乎有其他部位針灸的十倍疼痛,過於緊張的病人,可在附近穴位試行一針,如太溪處,待病人有 心理準備後再針刺足底。足跟痛患者很多時會因不敢用力,導致小腿肌肉緊張, 如觸及承山處有結節或條索狀物,針灸承山穴有助舒緩足跟痛。 針灸時若直中病灶,針感會十分強烈。患者接受針灸前不應過飽過餓,易暈針者亦不應使用此穴位。留針期間,針感會逐漸減弱。 初次足跟痛患者,一般在首次針灸後有明顯改善,即時行走時足跟痛應大大減輕。 加上適當調養,減少過長時間步行及站立,用足底踩網球放鬆足底肌肉,年輕患者甚少復發。 近年流行一種赤足鞋(barefoot),此類鞋的特點是特大加寬鞋頭,超薄鞋底, 務求用家穿着時有媲美赤足行走的舒適感。然而,我單是本年度就接過數例與赤 足鞋相關的足跟痛患者,有部分是本來已有足跟痛,以為赤足鞋可舒緩痛楚,不 料反而加重。有部分是本來無足跟痛,穿着赤足鞋後反而出現足跟痛。為此,我 曾特意考證,發現赤足鞋相關的足跟痛病人,行走時都沿用足跟先着地 (heel-strike)的方法行走,而赤足鞋鞋底因為太薄,沒有一般運動鞋的吸震效果,結果着地時等同直接用體重撞擊足跟,繼發足跟痛。我不反對病人穿着赤 足鞋,但建議赤足鞋新手不應過早穿着赤足鞋跑步,而且行走時應多練習前腳掌先着地(front-pedal),借助小腿後的腓腸肌吸震。否則得不嘗失。 然而,上述足跟痛或反覆發作,足底根膜近足跟處有機會長出骨刺,屆時治療難度將大大提升,單純針灸能夠根治的機會較低。足跟痛日久,頻繁發作者可作影 像學檢查排除骨刺可能。雖然如此,有骨刺不代表一定有足跟痛的症狀,及時的 針灸療程,配合中藥內服,亦可舒緩有骨刺的足跟痛病人。 而另一種足跟痛則是由內科而致,患者無久行病史,足跟痛反而與房事或天氣相關。腎經行經足跟,腎虛亦會導致足跟痛。腎虛足跟痛常見於中老年人,是腎氣 不足而致,常伴隨腰膝痠軟,夜尿較多,下半身怕冷的症狀。此類病人較適合內服中藥,以補腎強筋骨的方藥即可,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獨活寄生湯等。 如高處着地等直接撞擊足跟導致疼痛的病人,應求診急症排除骨折。 總而言之,足跟痛並非不可治癒,及早求診可大大縮短足跟痛恢復的所需時間。 # 足跟痛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