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食療
養生|中醫 夏天,香港人除了面對炎熱之外,還需要面對濕氣高的日子。我地成日都聽見飲涼茶清熱消暑下火,但除左涼茶外,平日進食又有沒有甚麼食物湯水可以幫助到呢。今日就和大家研究一下夏季食療。 中醫講求不時不食,冬天食菜,夏天食瓜。大部分瓜都有清熱消暑生津的作用,例如清涼一點的有...
吳裕斌醫師
May 30, 2023


中醫角度認識「腦霧」
腦霧|中醫 「腦霧」brain fog 徵狀於疫情下後開始被人認識,為新冠後遺症之一,表現多數為注意力不集中、感覺不確定或困惑、思考比平時慢、想法模糊、健忘、失語同精神疲勞等。雖然身體感覺無大礙,但「不清醒」的感覺影響平常表現力下降,令人困擾。其實「腦霧」狀態不單止於新冠後...
陳婷欣醫師
Oct 30, 2022


食西瓜有道
食療|中醫 炎炎夏日,很多人都愛食西瓜消暑。中醫認為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主要治療夏日中暑、熱性病引致高熱、口渴、煩躁、汗多。除了果肉香甜,西瓜皮亦入藥,名為西瓜翠衣(指西瓜皮最外面的青皮),性寒,味甘淡,清熱解暑利尿。其...
吳恩儀醫師
Aug 30, 2022


常見豆類性味功效一覽
食療|中醫 白扁豆 性味:甘,微溫 功效:健脾,化濕,消暑。 扁豆衣:利水消腫 健脾止瀉宜用炒扁豆為宜,消暑解毒宜用生扁豆 赤小豆: 性味:甘酸,涼 功效:清心利尿,祛濕利水,解毒排膿 紅豆: 性味:甘,平 功效:化濕健脾,消水腫,可解小毒 綠豆: 性味:甘,涼...
梁希敏醫師
Apr 29, 2021


見便知病食療簡介
養生|中醫 1.荔枝乾、山藥粥 荔枝乾、山藥煲粥,有生津養血,健脾止瀉的功效。多用以治療糞便稀爛不成形,或老人經常天亮前腹瀉,大便清稀。 荔枝乾色暗褐,吃起來清甜柔韌,內含萄葡糖、蔗糖、蛋白質、脂肪及多種維生素A、B、C、及氨基酸,還包含其他豐富礦物質。中醫學認為,荔枝乾味...
呂日持醫師
Nov 29, 2019

痛經食療
痛經|中醫 痛經,現代醫學認為產生主要原因是子宮的過度收縮、子宮不正常收縮,以及子宮內膜和月經血中的前列腺素(PGE2)含量升高。傳統中醫學則認為痛經的發生常因為情志太過,起居不慎,六淫外邪為害,或先天稟賦不足等因素,以致沖任二脈、胞宮氣血運行不暢,因不通而痛;或沖任、胞宮...
蘇愛巧醫師
Dec 30, 2018


中醫看栗子
食療|中醫 中醫一般是按食物的外型、色澤、氣味,來歸納它的歸經及功效。栗子色黃,屬脾主顏色的,而且外型像腎臟,屬腎之果,所以可歸納它是入脾、腎經。栗子味道甘香,屬溫,凡性味甘溫者,多有補益的功效。因此,栗子有補益脾腎的功效。...
彭志强醫師
Nov 29, 2018


脾胃寒冬天喝什麼?
食療|中醫 脾胃寒的症狀 脾胃寒的常見臨床表現為,常因天氣變冷、進食冰冷或寒性食物而引發胃腹疼痛,疼痛時可伴有胃部寒涼感,得溫症狀減輕。除胃腹疼痛外,脾胃寒亦容易腹瀉、手足冰冷等。 冬天暖胃喝什麼茶? 1、喝紅糖薑茶 紅糖薑茶有很好的温胃效果,冬天多喝薑茶有暖胃健胃、解表散...
張淑玲醫師
Oct 31, 2018


韓國漢醫與食療淺談
食療|中醫 韓國稱中醫學為東醫、漢醫。後來漸漸經過高麗、朝鮮時代,發展了一套更符合韓國當地的醫學之說,後將其稱之韓醫學(한의학)。 2009年,韓國把韓醫漢文醫書《東醫寶鑑》,申請作世界文化遺產,並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成為全球首部列入世界遺產的醫學著作。...
梁希敏醫師
Oct 30, 2018


冬季養生保健食療
食療|中醫 今年(2018年)的立冬定於11月7日星期三,冬者,終也,立冬時萬物終結圓滿,代表冬季的開始。立冬時節,雨水減少,香港平均溫度處於23度左右,受北方冷空氣影響,天氣間中會出現一至兩天突然轉涼或刮大風的情況。 中醫養生學認為,立冬後人體隨季節轉變而陽氣內潛,養生以...
邱筱雅醫師
Oct 30,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