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不受補有方法
科普|中醫 不少人經常疲倦欲睡、身重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冷,驟眼看「虛弱」非常。有些朋友會服用中藥補品,例如:黨參、黃芪、紅棗、阿膠、燕窩、鹿茸等.....但服用這些補品後,有時不但對「虛弱」的情況沒有幫助,更出現不同副作用,例如:腹痛泄瀉、嘔吐納差、口乾舌燥,更甚者會咽...
朱柏軒醫師
Mar 30, 2021


甚麼是「虛底」?
科普|中醫 看病多年,病人最多問到的問題是「醫師醫師,我究竟係寒底定熱底?」,多數我會答「你其實係虛底」。那「虛底」是甚麼?為甚麼香港多人是「虛底」? 的而且確,寒熱是辨證其中一項尺度,但別忘記虛實也是一項重要的尺度。以坊間一貫認為的「熱底」,其症狀多以咽喉易乾、乾咳、易長...
聶威燿醫師
Jan 30, 2021


思想之患
科普|中醫 「思想之患」四字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開首第一篇《上古天真論》。該篇重點論述古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如何透過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的節制,以保養個人的精氣,從而達致延年益壽的效果,盡享上天賦予的生命長度。其中最後一段提到,若要健康長壽,當「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
賴希浚醫師
Nov 29, 2020


淺談香港人為何「濕氣重」?
科普|中醫 第一是外在的濕氣(外濕),與周遭環境有關,香港屬沿海地區,海洋濕氣隨海風飄來使周遭環境濕度高,春夏更甚,而外在的濕氣會影響人體使內在的濕氣加重。 第二是內在的濕氣(內濕),主要與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有關。舉例中午大多數人少不免到茶餐廳吃中午飯,一般會配個凍飲,如:凍...
尹進龍醫師
Nov 29, 2020

從如厠看身體的情況
科普|中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如厠的習慣,有些人習慣準時如厠,有些人則沒有這個習慣,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如厠來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首先,有些人每天早上起床或早餐後便會肚痛,大便質爛,而且伴有手腳心冰冷,腰酸痛,怕冷等症狀,這就是屬於脾腎陽虛的體質,俗稱五更瀉,治療上以溫補脾腎...
陸國恒醫師
Jul 30, 2020


街頭偏方 熱檸樂煲薑
科普|中醫 熱檸樂煲薑是香港地獨有的特色飲料,在一些舊式茶餐廳仍可點到,但多數不會寫在餐牌上,是老一輩的香港人才知道的隱藏菜單,據說還可以治療傷風感冒。 熱檸樂煲薑由可樂、薑、檸檬組成,把少量拍過的薑絲放到可樂中加熱,滾開後倒入杯中,放入三片檸檬即成。如些簡單的飲料可否治病...
yufungcmc
Jul 30, 2020


推理思維在審證求因中的應用
科普|中醫 辨證求因亦稱審證求因,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以臨床表現為依據,通過分析、綜合、推求疾病的病因病機,進而為疾病治療提供依據。辨證求因是中醫探究病因病機的主要方法,頗具中醫學特色。 從思維科學的視角看,辨證求因是一種逆向的邏輯思維,是一種由果析因之法,其將臨床表...
尹進龍醫師
May 30, 2019


小兒家居常備良(涼)藥?
科普|中醫 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她兩歲多的女兒到診看病,她說女兒已經咳嗽有痰打嚏流鼻水一周多了,吃了西藥後痰及鼻水變少,但每天早晚仍聽到幾聲咳嗽,喉嚨有明顯痰聲,亦不時有清鼻水流出或聽到呻鼻聲音,家中長輩也曾給女兒服用保嬰丹,然而病情也沒有好轉才求診中醫。經過四診合參,為女孩辦...
余詠鈺醫師
Dec 30, 2018


睇下自己有無咩問題
科普|中醫 每種病都是日積月累而出現的,在疾病出現之外,我們的身體也都會做出反應。快來根據顏色判斷你的身體健康狀況。 A:夜尿 1.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 如果早上起來,發現馬桶中的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則很可能是蛋白尿,提示腎臟可能出現異常,應及時去醫院...
莊海星醫師
Nov 29, 2017


中醫為什麼能治病?
科普|中醫 中醫治病,是從整體著眼的。首先把人體內臟和體表各組織及器官之間的關係,看作是不可分割的,同時認為環境的變化對人體生理和病理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強調人體內部的統一性,也重視人體和外界環境的統一性。於是,在臨床上總是從全面考慮問題,不單從有病的局部著想,並觀察季節...
屈承亨醫師
Jul 3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