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水果功效(一)
科普|中醫 榴槤 榴槤性質溫熱,味甘,質粘膩,入肝、腎、肺三經,有健脾補氣,補腎養血,亦有壯陽功效。對於體質虛寒,平時易疲倦,畏寒怕冷,四肢不溫人士,進食榴槤後有溫陽的作用,會感到較為溫暖舒適。 不過,榴槤屬性比較溫熱,身體平和或體質偏熱人士多食容易出現粉刺、咽痛、口瘡等上...
陳憶敏醫師
Jun 29, 2023


中醫淺談「辣」
科普|中醫 香港是美食之都,有各種美食,而當中大家很喜愛的包括有麻辣火鍋、酸辣米線等等,辣味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什麼人適合進食辛辣之品? 中醫角度上有五味,五味包括辛味、酸味、甘味、苦味及咸味,於五行歸納下,五味對應身體的五臟,而每種「味」亦有其作用影響,包括辛散、酸收、甘緩...
陳婷欣醫師
Aug 30, 2022


急病看西醫,調理找中醫?
科普|中醫 這是普羅大眾對中西醫的常見認知。病初起、不適嚴重時,先找西醫對症治療、舒緩症狀,及後症狀緩解得七七八八,再找中醫袪除病根、調理身體。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認為中醫療效慢,治療費時,不能迅速緩解不適,但這可是很大的誤解。以下將會以近期最受關注的新冠肺炎病案為例,簡要說...
賴希浚醫師
May 30, 2022


淺談腎虧
科普|中醫 相當每個男仕不論老的還是年青的都會關注自己的腎功能和性功能,甚至會問醫生︰「我是不是腎虧﹖」按中醫觀念來說「腎虧」的確有跡可尋。所謂「腎虧」是指腎的陰陽精氣不足而表現出一系列的腎虛的症狀。症狀包括: 腰痠腰痛、眩暈耳鳴、毛髮稀少、白髮脫髮、牙齒鬆動、面色黧黑、小...
尹進龍醫師
Jul 30, 2021


脈診淺談
科普|中醫 中醫的脈診總讓人感覺撲朔迷離,其實脈象裏頭透露大量信息。 古人早早意識到,身體的各個系統由經絡聯繫,不同經絡有不同的功能特點,而透過該經絡上的脈管搏動可以窺探內裏氣血狀態,協助評估健康狀況,所以起初古人會逐個身體部分、逐條經絡診察,例如用兩額之動脈(如太陽穴)以...
朱柏軒醫師
Jul 30, 2021


何謂暑?
科普|中醫 天氣炎熱,在街上行走一會都會開始出汗,還要戴上口罩,簡直是熱上加熱。你是否想喝冷飲,吹大冷氣呢? 何謂暑?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 2.暑邪致病,多見高熱、多汗、面紅、煩躁等症狀。 3.暑氣升散,易耗氣傷津;暑邪易上頭,內擾心神,易出現頭暈目眩、突然昏倒、不省...
岑可欣醫師
Jun 29, 2021


熱天飲冷
科普|中醫 踏入五月天,炎炎夏日已至,酷烈的驕陽瞬間便能把街道上的途人烤得汗流浹背。這理應是把冬春二季囤積下來的寒濕之氣蒸發掉的大好時機,但臨床時卻發現求診者舌苔厚膩的情況多了,濕困的症狀反比春天時更明顯了。本着治病求因的精神,遇到這些情況,筆者一般會問:「最近有無飲凍飲?...
賴希浚醫師
May 30, 2021


虛不受補嗎?
科普|中醫 虛則補之,是中醫的基礎,很符合邏輯,很直接。但為什麼總有些人會「虛不受補」呢?明明身體虛弱,進補後非但沒改善,還出現喉嚨痛、口苦、多夢易醒、肚脹等問題。 首先,你真的虛嗎?有些人容易疲倦,坐久一點就打瞌睡,手腳軟弱無力,吃很少就覺得飽滯,這是氣虛嗎?未必。很多時...
謝梓軒醫師
Mar 30, 2021


讀書有方
科普|中醫 近來有不少病人在就診時與筆者大吐苦水,說道孩子自從新冠疫情以來,時時在家中上Zoom,一天由早到晚都在家中,不但是我生病,他都要鬱出病來了。 筆者聞言笑道,要不然我給孩子開一張讀書方,讓他開心讀書,聰明伶俐吧!...
陳瑋祺醫師
Mar 30, 2021


緩解春困
科普|中醫 春風送暖,陽氣上升,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然而,人體尚不適應天氣變化,常有身體疲倦乏力,精神欠佳,影嚮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 舂天由於暖濕氣流的影嚮,春季開始出現降雨增多,春雨綿綿,加上春季陽氣初生,而寒氣未消,寒濕之氣相合最易傷脾;故人們食欲下降,身體...
呂日持醫師
Mar 3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