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治療耳鳴驗案一則
耳鳴|中醫 耳鳴是指患者自覺耳內或頭顱內鳴響,如聞蟬聲,轟鳴聲,或如潮聲。耳鳴是耳科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亦可單獨成病。 耳為腎之外竅,其生理功能與腎相關,聽覺的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盈虧有密切關係。《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故在治療上常投以益腎填精...
周珈瑩醫師
Dec 30, 2022


中藥治療頑固性頭痛病案1則
頑固性頭痛|中醫 頭痛是常見的都市病,可分為「原發性頭痛」及「繼發性頭痛」,其中繼發性頭痛的病因是外傷、腦血管畸形或腦腫瘤等其他疾病引起;原發性頭痛的病因則至今未明,例如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 頭痛患者以女性為多數,且大部分女性頭痛發作期與經期相關。...
楊嘉雯醫師
Dec 30, 2022


淺談婦科聖藥益母草的腎損害
中藥|中醫 益母草是臨床常用中藥,其性味辛,苦,微寒,為婦科經產要藥,可活血化瘀以通經,亦常用於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絕;還可利尿消腫。其用量10-15g,大劑量可用30g。根據中醫理論「血不利則為水」,臨床上常用益母草治療水腫及腎臟疾病。其治療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
許慧玲醫師
Dec 30, 2022


小兒厭食症
小兒厭食症|中醫 為何小朋友會厭食? 小兒厭食臨床上可見症狀為嘔吐、食慾不振、腹瀉、便秘、腹脹、腹痛等一系列消化功能紊亂表現。 「肝常有餘、脾常不足」是小兒的生長特點;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由於小兒生長發育迅速,生長旺盛,對營養精微需求較成人相對較多...
林詩婷醫師
Dec 30, 2022


消滯好方法
食積|中醫 大時大節, 親戚良朋歡聚,大快朵頤後不免覺得飽飽滯滯。飲食不節導致脾升胃降功能失常,或會出現食欲欠佳、納食減少、不欲飲食的情況,又或者是胃脹、噯氣、反酸、噁心欲吐、口舌生瘡、腹脹腹痛、便秘、腹瀉等症狀。這時候,消滯藥就大派用場了。 最常用的消食三寶,...
林泳儀醫師
Dec 30, 2022


痛風小知識
痛風|中醫 痛風是一類會造成關節疼痛和腫脹的關節炎。成因是由於體內嘌呤代謝障礙,血中尿酸增高,聚集在關節內部或周圍而引發炎症。 痛風在中醫角度屬痹証范疇,《素問·痹論》所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寒濕熱之邪侵入機體,痹阻關節肌肉筋絡,導致氣血閉阻不通,筋脈關節失於...
吳恩儀醫師
Dec 30, 2022


眩暈治療醫案一則
眩暈|中醫 眩暈是以目眩及頭暈為主要症狀的疾病,四十歲以上人群多發。目眩是指眼花,眼前發黑,頭暈是指感覺自身或周圍景物旋轉,通常並見。輕者閉目即可緩解,重者如坐於車船,不能站穩,甚至跌倒。 其病因病機主要因情志不暢,老年體虛,飲食不節,久病,跌仆損傷或感受外邪等,以致內生風...
鄭名峻醫師
Nov 29, 2022


主婦手
主婦手 |中醫 近年香港受到新冠疫情的摧殘,市民都變得草木皆兵、人心惶惶,岀外定必反覆消毒雙手,有甚者更全身從頭到腳噴滿消毒酒精,務求把病毒消滅殆盡。病毒是否因而從身上絕跡恐怕無從䅲考,但過度清潔換來的皮膚症患可是非常普遍,而當中臨床最常見的就是主婦手。...
賴希浚醫師
Nov 29, 2022


新冠肺炎病案 - 服用八日新冠特效藥仍不退熱
新冠肺炎|中醫 隨著防疫措施放寬,近月新冠肺炎確診個案亦有所上升。全球都在適應與病毒共存,不過新冠病毒入侵身體後,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部份人可能是輕症,不藥而癒。亦有人服新冠特效藥後仍未能完全康復。 最近,有一個病人求診西醫,進行視像診症,服用八日新冠特效藥,仍然每晚大約九...
張裕源醫師
Nov 29, 2022


日常三方法濕疹不發作
濕疹|中醫 濕疹是一種由多因素導致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又稱濕瘡。濕疹的特癥包括多形性損害、皮損部位對稱、自覺瘙癢、有滲出傾向、反覆發作等。濕疹一般可分為急性發作、亞急性發作和慢性三類,尤其在天氣乾燥或冬季常反復發作。...
方樹堅醫師
Nov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