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虛發熱
內傷發熱|中醫 最近診治了一個反覆低熱的患者,現分享病例及思路如下: 男子,五十五歲,近兩月反覆發熱時作,額探體溫37.3-37.5度,現症見惡寒汗岀,晨起清涕,胃脹納呆,大便爛,日兩行。脈弦滑尺沉,右脈較弱。舌尖紅,邊瘀點,胖,齒印,苔白膩。...
賴希浚醫師
Jan 30, 2023


中醫談失眠
不寐|中醫 失眠,中醫稱之為「不寐」。輕者,會入睡困難、能入睡但淺眠、時眠時醒,或醒後不能再眠;嚴重者,甚至徹夜不能入睡。 臟腑氣血失調為主因 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體與自然界陰陽之氣有著相似的運行規律,日間陽氣盛而較興奮、有活動力;夜間陰血行而較內斂、平靜。當人體...
程向明醫師
Jan 30, 2023


從中醫角度探討更年期綜合症
更年期綜合症|中醫 現代醫學對更年期綜合症的認識: 在現代社會,更年期是每位女性生命當中必經的生理性自然現象。一般婦女到了四十五至五十五歲這個年齡階段,卵巢開始缺乏足夠卵胞來接受腦下垂體分泌的刺激,導致週期性分泌的雌激素及孕激素越來越少,影響子宮內膜週期性的增厚、剝落及出血...
李浩銘醫師
Jan 30, 2023


現在跌親撞親,處理方法同以前不太一樣?
骨傷|中醫 「吳醫師呀,以前我地跌親撞親,都係是但揾跌打酒、藥油捽下就自己會好架,再唔係就轆下雞蛋,點似得依家D細佬禁,又要做針灸又要做物理治療禁鬼多野搞既姐。」 記憶中小時候我跌親撞親,我都係轆下雞蛋捽下跌打酒,最嚴重一次,係由一個半圓形的「馬騮架」上面跌左落地,然後比人...
吳裕斌醫師
Jan 30, 2023


冬日養生小貼士
養生|中醫 近日天氣轉冷,寒流襲港,加上陰雨綿綿。濕凍的環境,氣溫甚至一度低於十度,因此門診感冒咳嗽病人亦愈來愈多。天氣反覆無常,偶爾早上十一度,中午十八至二十度,一般病人不太留意天氣轉變,容易受寒。 建議一:多留意天文台資訊或天氣報告...
張裕源醫師
Jan 30, 2023


痹病(肩關節周圍炎)醫案一則
肩關節周圍炎|中醫 患者,女性,74歲。 2023年2月1日第一診:右肩痹痛1周,後屈困難,伴口渴,餘皆可。診得雙脈浮弦細滑,雙尺不足,左關亦不足,舌淡紅見朱點,苔白。診斷應為痹病(肩關節周圍炎),證型屬肝腎不足,風寒濕邪乘虛痹阻經絡,氣血不暢,不通則痛。治應先祛風散寒除濕...
葉健棠醫師
Jan 30, 2023


月經遲遲不來?
月經後期|中醫 月經病在香港十分普遍,主要是因爲不少香港人有不良的生活習慣,生活壓力過大等。臨床上,月經病還可有不同表現,例如月經遲來、提早到來、痛經等。本文章主要討論月經遲來。 月經每次周期正常為28天,加減7天也屬於正常範圍。如病人連續2次月經周期都不在正常範圍以内,並...
方浩原醫師
Jan 30, 2023


九型體質之不同起居調攝(二)
體質|中醫 繼上回簡單討論平和體質與氣虛體質人士於日常生活起居調攝,今回則繼續討論陽虛體質與陰虛體質之調攝方法。 「陽氣」是稟父母先天之氣及由後天脾胃而來水谷之氣結合而成。它具有温煦全身組織、維持臟腑功能之作用,是故陽氣虛則容易出現生理活動減弱和衰退,身體禦寒能力亦相繼下降...
吳濤醫師
Jan 30, 2023


臀癰
臀癰|中醫 臀癰是生在臀部肌肉豐厚處,範圍較大的急性化膿性疾病。《醫宗金鑑·臀癰》:“此證屬膀胱濕熱凝結而成,生於臀肉厚處,腫、潰、斂俱遲慢。”相當於西醫的臀部蜂窩組織炎。其突點是位置深,範圍大,來勢急,易腐潰,收口慢。...
洪偉豐醫師
Jan 30, 2023


中醫外治法簡介
外治法|中醫 近年天灸療法憑著簡便經濟,有效安全的特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其實,天灸是屬於中醫外治法中的敷貼法。下面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中醫外治法。狹義的中醫外治法是指通過皮膚,腔道和黏膜途徑給藥或從體外進行手法操作以達到治療目的的方法,配合內服藥往往療效更佳。《金匱要略·臟...
莫月園醫師
Dec 30,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