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悸的病案分享
心悸|中醫 男,74歲。在半年前自覺心中悸動不安,醫院檢查後發現心律不正,但找不出原因,處方中成藥後仍未能緩解。最近數天煩躁明顯,心悸加重,伴有睡眠差,口乾,咳嗽,納可,大便乾。脈滑,舌紅紫, 苔薄白兼黃。 病人脈象滑脈,苔薄白兼黃,為主痰熱的表現。舌紅紫,反映身體内有血瘀...
方浩原醫師
Sep 29, 2023

富貴包的防治
富貴包|中醫 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的凹陷處為大椎穴,圍繞此處隆起的異常包塊俗稱為“富貴包”。雖然名字好聽,但對於人體健康沒有一點好處。這是慢性勞損性疾病,不但影響正常的肩頸關節活動,甚者容易出現頭暈、頭痛、肩膀酸痛等症狀。而且隨著社會發展,本病逐漸有普遍化及年輕化的趨勢。...
梁國軒醫師
Sep 29, 2023


溫膽湯案一則
胸悶|中醫 張女,30嵗,因受驚嚇起病,初診見胸悶,氣上衝,若氣上衝至心口則心煩難忍,需大聲呼叫數聲方得緩,膽小,善太息,寐不安,易醒多噩夢;脈沉關弦,舌紅苔白膩; 証見狀如奔豚,但舌紅苔白膩,乃知非桂枝加桂湯心陽不足証;脈沉而關弦,肝膽氣鬱,肝氣上衝擾心,需聲呼叫數聲方得...
陳錦濤醫師
Sep 29, 2023


冬季食療
養生|中醫 對於我來說,冬季食療應為可以用最多藥材作菜的一個季節,大家耳熟能詳的北芪、黨參、當歸、紅棗、杜仲、巴戟、合桃、栗子、黑芝麻等等,均適合在天氣較冷的日子進食,以合「冬藏」的特性。部分會出現冬燥的情況,故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均可淺嚐。...
吳裕斌醫師
Sep 29, 2023

淺談六鬱(三):痰鬱及其簡易處理
痰鬱|中醫 「痰」在中醫角度而言,既是病理產物,又可以是致病因素。它與「飲」一樣,都是人體津液代謝障礙所形成。廣義而言以較黏稠者為痰,清稀者為飲。本文將重點論述從口中咯出痰液的診治調攝。 《臨證指南醫案》在論治痰飲病時指出:「善治者治其所以生痰之源」。很多時外感咳嗽都伴隨咯...
劉凱儉醫師
Sep 29, 2023


秋天總是易倦、渴睡?-- 中醫淺談如何應對「秋乏」
養生|中醫 自立秋之後,氣候漸趨涼爽,人們身體很容易出現一種說不出來的疲倦感,導致經常大家早上不願起床、白天上班上學不能提起精神,這種症狀為之「秋乏」。 這是因為在中醫角度上,暑為陽邪,其性升散,最易耗氣傷精,漫長的暑期會帶給人體超常的消耗。而秋季適宜的溫度,使人體在秋季得...
方樹堅醫師
Sep 29, 2023

內科與婦人病
科普|中醫 在市面上大部分中醫師一般都是全科醫師,中醫並非是沒有分科,香港中醫考執業試都有分內、外、婦、兒、骨、針六科,但由於一來中醫學習上要全部學會以上六科所有內容才能畢業,二來除了骨科及針灸科要求手法理論及實操外,內外婦兒科都是以同一個理論框架去治病,只是由於病人有特殊...
戴偉豪醫師
Sep 29, 2023


夏季水果功效(二)
養生|中醫 山竹 山竹性質寒涼、味酸甜,具有降燥下火、清熱解毒、利咽喉、清降肺熱等效果,體質偏燥熱人士適量吃能清熱降火,適合容易長粉刺、口腔潰瘍、皮膚生瘡、熱咳、喉嚨痛的人士。 由於山竹性質比較寒涼,體質偏寒,容易手足冰冷、體弱多病人士不宜食用。而體質平和人士亦不應大量食用...
陳憶敏醫師
Aug 31, 2023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咳嗽|中醫 咳嗽雖為肺之病變,但其他臟腑病變也可以影響於肺,發生咳嗽。《素問·咳論》中就以臟腑命名,五臟咳分為肝咳、心咳、脾咳、肺咳和腎咳。除了所提到「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因寒飲寒食入於胃,寒氣循肺脈上入肺中所致的肺咳,肝火犯肺、寒水射肺、脾濕犯肺、心肺氣虛等均可致肺氣上...
盧麗安醫師
Aug 30, 2023


婦人腹痛
婦人腹痛|中醫 婦人腹痛為臨床常見疾病,指婦女不在行經、妊娠及產後期間發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則痛連腰骶者。 主要機理為沖任虛衰,胞脈失養,「不榮則痛」,及沖任阻滯,胞脈失暢,「不通則痛」。 臨床常見的證型 腎陽虛衰:稟賦腎氣不足,或房事過度,命門火衰,或經期攝生不慎,感受風...
區雅嵐醫師
Aug 3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