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飲食調護養生法
養生|中醫 《壽親養老新書·飲食調節》指出:「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故當審慎調攝飲食,以求祛病延年。反之「若生冷無節,飢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則損體減壽。老年人的飲食調攝,應該營養豐富,適合老年生理特點。 1、食宜多樣...
葉健棠醫師
Jan 30, 2021


固腎小方法
養生|中醫 其實人的衰老是有很多種的表徵﹐而當中較為明顯的可以說是骨質疏鬆﹐牙齒脫落等情況。但這種情況是不是必然會發生呢? 那也不然﹐很多人活到八九十歲,一樣脊椎挺拔,牙齒完整無缺﹐而有些人則到四五十歲時候,就已經提早出現骨質疏鬆這種衰老表現。那原因是甚麼呢?在中醫的角度來...
陳偉明醫師
Jan 30, 2021


更年期調護養生法
更年期|中醫 婦女在45~50歲進入更年期。更年期是女性生理機能從成熟到衰退的一個轉變時期,亦是從生育機能旺盛轉為衰退乃至喪失的過渡時期。由於腎氣漸衰,衝任二脈虛憊,可致陰陽失調,出現頭暈目眩、頭痛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或憂鬱,月經紊亂、烘熱汗出等症,稱為更年期綜合徵,輕...
葉健棠醫師
Nov 29, 2020


秋冬養生
養生|中醫 近日天氣開始轉變﹐天氣不單變冷﹐亦變得乾燥。這個時候皮膚乾燥就成為大家注重的問題﹐究竟中醫如何看待和調理皮膚乾燥呢? 1. 見微知著﹐防患未然 中醫提倡“治未病”﹐即重視預防﹐力求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層次。在進入秋冬後出現皮膚輕度乾燥時﹐就應該注意皮膚的...
李孔熙醫師
Nov 29, 2020


腰背保健養生法
養生|中醫 歷代養生家非常重視腰背部位的保養,保養得當,可促進氣血運行,協調和增強全身各部分的聯繫,提高新陳代謝的能力,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背為足太陽膀胱經、督脈所過之所,五臟的俞穴都會聚於背,背的寒暖與臟腑的功能直接相關,故應當注意保護。...
葉健棠醫師
Sep 29, 2020


三伏・鰻魚・無鱗魚
養生|中醫 今個三伏天灸,人潮仍絡驛不絕。大家都想透過這個簡單的療法,免服藥、免針灸,增強陽氣,預防疾病。 之前曾經講過,韓國人會在三伏天食參雞湯。而日本人,就會在“土用の丑の日”食鰻魚。 根據易經,一年四季可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劃分。轉季之間為土。在日本,立春、立夏、立秋...
梁希敏醫師
Aug 30, 2020


秋燥
養生|中醫 雖然香港晴熱依舊,但時序早已入秋,燥氣漸盛。 仔細觀察身邊的親友,不少開始有鼻乾咽燥、皮膚乾澀或口渴欲飲,甚至乾咳少痰、大便秘結,雖然程度不同,類似的症狀不少人也有,中醫稱之為“秋燥”。 中醫理論提倡秋冬養陰,是指在秋冬養“收”氣、養“藏”氣,以適應自然界陰氣漸...
蘇愛巧醫師
Aug 30,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