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病夏治:夏季養生小建議
養生|中醫 《易經》說「先王以至日閉關」,就是在至日這天閉關。順應天地自然的法則,長養初生的一陰或一陽,保護剛剛初生還未破土的小苗芽,閉關靜養,不外出遠行,萬緣放下,安穩平和地度過這一天。 夏季養生小建議: 正午時間,建議大家無論是在家還是在辦公室,都能夠閉目養神一會兒,稍...
盧麗安醫師
Jun 29, 2024

情緒壓力使人生病
養生|中醫 《素問 ‧舉痛論》 提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七情太過會對身體造成耗損。 五臟的精氣會因強烈情志而耗損、流失或閉塞不通,從而使體內氣血不足、經絡不通,衍生出不同的疾病;若...
林詩婷醫師
Jun 29, 2024


夏季飲食養生
養生|中醫 夏季,在二十四節氣中,指立夏至小暑前,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四個節氣。長夏則是夏末秋初,包括了小暑、大暑兩個節氣。夏季是一年陽氣最旺盛的季節。香港屬南方地區,氣溫炎熱,且潮濕多雨。人們容易感受濕邪,影響脾胃功能,出現食慾不振,疲倦乏力等情況。...
張裕源醫師
May 30, 2024


養生之計始於春
養生|中醫 「養生」就是透過我們後天的調養,以增強體質、保養身體、維持健康及提升免疫力,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中醫講求「順時養生」即人們理應順應四時氣候、陰陽變化的規律而調養起居飲食的不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指出「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
林詩婷醫師
Feb 28, 2024


簡單穴位保健
養生|中醫 香港多見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病人,可歸因於天氣地理因素及生活飲食習慣。香港位於亞熱帶,天氣潮濕,春夏季特別潮濕炎熱,濕熱之邪更易侵襲人體。在生活習慣上,都市人工作繁忙,休息不足又壓力過大,易致肝氣鬱結及耗損氣血;飲食不定時,更嗜食生冷煎炸油膩之物,易損傷脾胃,致...
黃頴芝醫師
Feb 28, 2024


養生的印度奶茶
養生|中醫 中醫師經常叮囑病人忌進食奶製品,相信這個叮囑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折磨,因為奶茶是香港市民最愛的飲品之一。 2019年7月一個健康生活資訊網站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超過55%的香港市民在茶餐廳最常點的飲品是港式奶茶,平均每星期飲2.1杯。中醫相信奶製品中的牛奶性質偏寒...
莫月園醫師
Dec 30, 2023


6個中醫冬季保健養生妙招
養生|中醫 冬季寒冷濕寒之氣易侵襲人體,使人體免疫力下降,易發生各種疾病。遵循以下六項易學易行的養生法則,能有效增強我們的身體抵抗力,減少冬季疾病的發生,使我們全家老幼皆受益。 艾灸: 艾灸是中醫外治法之一,運用艾條對身體某些特定穴位施灸,可達到和氣血、養護臟腑、提升免疫力...
方樹堅醫師
Nov 29, 2023


秋天總是易倦、渴睡?-- 中醫淺談如何應對「秋乏」
養生|中醫 自立秋之後,氣候漸趨涼爽,人們身體很容易出現一種說不出來的疲倦感,導致經常大家早上不願起床、白天上班上學不能提起精神,這種症狀為之「秋乏」。 這是因為在中醫角度上,暑為陽邪,其性升散,最易耗氣傷精,漫長的暑期會帶給人體超常的消耗。而秋季適宜的溫度,使人體在秋季得...
方樹堅醫師
Sep 29, 2023


夏季水果功效(二)
養生|中醫 山竹 山竹性質寒涼、味酸甜,具有降燥下火、清熱解毒、利咽喉、清降肺熱等效果,體質偏燥熱人士適量吃能清熱降火,適合容易長粉刺、口腔潰瘍、皮膚生瘡、熱咳、喉嚨痛的人士。 由於山竹性質比較寒涼,體質偏寒,容易手足冰冷、體弱多病人士不宜食用。而體質平和人士亦不應大量食用...
陳憶敏醫師
Aug 31, 2023


氣虛之人秋季如何養生
養生|中醫 中醫所講的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穀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而所謂氣虛,就是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 氣虛之人,容易出汗,稍微一動就出汗,出汗的同時又怕風怕涼;四肢不溫,面色咣(huǎng)白,周身倦怠乏力,...
楊嘉雯醫師
Aug 3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