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不受補有方法
科普|中醫 不少人經常疲倦欲睡、身重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冷,驟眼看「虛弱」非常。有些朋友會服用中藥補品,例如:黨參、黃芪、紅棗、阿膠、燕窩、鹿茸等.....但服用這些補品後,有時不但對「虛弱」的情況沒有幫助,更出現不同副作用,例如:腹痛泄瀉、嘔吐納差、口乾舌燥,更甚者會咽...
朱柏軒醫師
Mar 30, 2021


思則氣結
科普|中醫 上節提到思慮太過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而除此以外,它還會影響我們一身的正氣運行。《素問・舉痛論》云:「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故氣結矣。」每種情志都會對我們的正氣帶來不同的影響,而當中思慮會使正氣...
賴希浚醫師
Jan 30, 2021


甚麼是「虛底」?
科普|中醫 看病多年,病人最多問到的問題是「醫師醫師,我究竟係寒底定熱底?」,多數我會答「你其實係虛底」。那「虛底」是甚麼?為甚麼香港多人是「虛底」? 的而且確,寒熱是辨證其中一項尺度,但別忘記虛實也是一項重要的尺度。以坊間一貫認為的「熱底」,其症狀多以咽喉易乾、乾咳、易長...
聶威燿醫師
Jan 30, 2021


思想之患
科普|中醫 「思想之患」四字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開首第一篇《上古天真論》。該篇重點論述古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如何透過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的節制,以保養個人的精氣,從而達致延年益壽的效果,盡享上天賦予的生命長度。其中最後一段提到,若要健康長壽,當「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
賴希浚醫師
Nov 29, 2020


淺談香港人為何「濕氣重」?
科普|中醫 第一是外在的濕氣(外濕),與周遭環境有關,香港屬沿海地區,海洋濕氣隨海風飄來使周遭環境濕度高,春夏更甚,而外在的濕氣會影響人體使內在的濕氣加重。 第二是內在的濕氣(內濕),主要與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有關。舉例中午大多數人少不免到茶餐廳吃中午飯,一般會配個凍飲,如:凍...
尹進龍醫師
Nov 29, 2020